民间传说,手机壳也会致癌;对于这个问题的真实性,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组,曾经邀请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的实验人员,进行了专业的实验。
节目组分别从地摊和商场购买了塑料、硅胶、皮革三种常见的手机壳;我们将这些手机壳送到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室内空气检测室进行了甲醛检测。
测试:在手机使用了1个小时候,手机壳温度高达45摄氏度
节目组找来6位热心市民,请他们按照平时的惯用方式,打电话、刷微博、玩游戏……测试平时正常使用手机时,手机壳的温度能达到多高。1小时后,节目组用红外线温度测试仪,测试每部手机的最高温度,6个手机壳外部的最高温度为39.3度-48.4度,估算下来平均温度为45.2度。
测试:当手机壳温度达到45摄氏度时,会释放苯和甲醛等有害物质;
实验人员将实验舱温度加热到45度,然后把手机壳放进去,1小时后6个手机壳被加热释放出的气体收集完毕。随后,实验员对这些气体进行苯、甲醛含量分析。6个手机壳,无论是在流动摊贩还是在商场购买的手机壳,都释放了致癌物质苯,释放量在0.0191mg/立方米-0.0494mg/立方米之间。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对苯的浓度限制规定是0.011mg/立方米,实验时将手机壳密闭加热了1个小时,这样得出的苯释放量要比日常使用的情况高一些,基于这样的原因,手机壳的苯释放量并不算大。不过,地摊上买来的塑料手机壳苯释放量更高,为0.0494毫克/立方米,而商场买来的皮革手机壳苯释放量则为0.0191毫克/立方米。
此外,还有4个手机壳甲醛超标。实验员用相同方式检测,2个硅胶手机壳、2个皮革材质的手机壳甲醛释放量都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0.1mg/立方米,其中,甲醛释放量最高的皮革材质,甚至达到0.25mg/立方米,是室内空气国家标准规定值的两倍多。
苯和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属于挥发性有机物,会从手机壳中释放出来。苯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国家采取了监管措施限制苯的使用,多用苯的同系物来取代苯作为有机溶剂,如果这些有机溶剂的纯度不高,那么其中可能会含有一定的苯。而甲醛可能来自手机壳上使用的粘合剂,也可能是硅胶壳使用的材料不够稳定散发出来的。
起源于创始人对孩子受甲醛影响的自责和愧疚,萌生”给新生命第一份礼物,伴宝宝健康成长”这一美好愿望。产品专为母婴安全设计,用最安全的材料、最严苛的安全施工标准,打造真正能够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室内空气环境,”为宝宝定制每一口呼吸”。
我们相信,让孩子畅快呼吸,不仅是我们,更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因此,我们将品牌命名为”绿健能”,致力于打造绿色安全无污染,全面杀菌保健康,持续释放负氧离子,补充生命能量的优质室内环境。